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北斗系统成本10倍GPS 地方政府“军令状”力推

2011年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并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授时试运行服务。如果说2000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建成,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试运行,则将是对目前垄断国内导航产业95%以上的GPS系统的正式“宣战”。目前,全球导航系统主要包括美国GPS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正在建设中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北斗系统。

  而我国导航产业正在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发改委规划,202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初出茅庐的北斗系统,欲与无论在系统成熟性或是服务精度都处于最领先水平的GPS抗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为承担北斗项目示范应用立下“军令状”,这或许成为引爆北斗民用市场的最大推动力。

  借力示范项目撬开内需之口

  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规划,涉及民航、通信、海洋、气象、金融、电力等行业。

  实际上,早在此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之前,一张“北斗”大网就已悄然铺开。

  2011年10月份,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正式启动,而作为卫星导航系统最大行业用户的交通运输行业,率先启动了“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

  据介绍,该示范工程将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在交通运输部和天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宁夏、陕西、贵州9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局)开展,总投资1.2亿元,由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交通运输部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参与示范工程的运输企业共同出资,以现有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为基础,集中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和组织安装兼容北斗的车载终端。

  尚处于应用初期的北斗系统,率先在营运车辆数量超千万的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无疑将在加速实现规模效益方面,助力北斗系统“登堂入室”。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吴海玲介绍,“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将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并在示范期间达到8万套的应用规模,而示范项目成功之后,经过市场推广预计在两年之后将达到50万套的市场规模。

  “这只是一个示范项目的量。”吴海玲对记者表示,在交通运输行业后续还会涉及到内河、航海等约五个示范项目,将陆续在2012年、2013年相继启动。据了解,在交通运输部此前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安全、船舶航行等领域的民用化应用建设。

  对此,东北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根据交通运输部 “十二五”发展规划,北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9.1亿元,“通过提供GPS兼容系统,北斗有望快速提高渗透率,最终在技术与价格上与GPS形成竞争态势。”

  交通运输行业仅是冰山一角。据了解,根据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规划,涉及民航、通信、海洋、气象、金融、电力等行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一系列应用示范项目也将相继上马,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为承担北斗项目示范应用的立下“军令状”。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分析师戴春荣预计, 2012年前民用行业用户将产生对北斗终端需求约10万台,而2012年以后,预计电力、交通运输、公共安全、通信、水利、海洋渔业和气象等民用领域将产生大约50万台套的北斗用户终端需求。

  “相关行业和区域不仅要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中与北斗对接、把北斗的应用和推广纳入其中,同时还将配套一定的经费、出台促进北斗应用的政策和标准、保证一定的应用规模。”吴海玲表示,希望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全面验证北斗产品平台、设施和解决方案,同时把行业和区域的典型示范作为打开应用局面的突破口,以行业示范带动整个行业应用,以区域示范带动区域应用,奠定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PK GPS须过成本之关

  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北斗导航产业,成本是GPS的近十倍,行业规模目前占整体导航产业比例较小。

  我国导航产业正在持续高速增长。据相关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值达到390亿元,2010年达到505.9亿元,同比增长30%,而根据发改委的相关规划,202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据了解,北斗导航产业链分成元器件、导航终端设备、导航地图信息服务、运营服务等主要产业环节。而从GPS行业增长空间上游到下游转移的历程来看,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通信设备分析师戴春荣认为,由于北斗产业链成长初期元器件和终端的盈利能力和产业话语权较高,投资机会侧重于上游产业链中的芯片和终端设备提供商,而随着下游应用推广,用户数大幅增长和应用的拓展有助于加强规模效应、增强下游服务提供商的话语权,因此在北斗产业成熟后期也将带动下游应用服务的投资机会。

  而目前GPS在国内导航产业“独霸天下”,后来者“北斗”如何分羹数千亿的大蛋糕?

  吴海玲表示,首先要解决 “中国芯”的问题。“在北斗之前,基于进口国外的芯片和板卡,我们自身虽然有一定的终端生产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但是核心芯片和板卡100%进口。”因此吴海玲强调,掌握以卫星导航芯片为代表的产业链高端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品化,是消除影响北斗市场竞争力的短板、奠定北斗产业化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预计到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年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其中北斗会占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吴海玲如是说。而这也意味着,目前我国导航产业95%以上被GPS系统垄断、卫星导航芯片和核心板卡100%依赖进口的局面将被扭转。

  而北斗在进一步推广应用中欲与GPS抗衡,还将面临成本大考。

  据了解,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北斗导航产业,成本是GPS的近十倍。受限于终端价格过高,行业规模目前占整体导航产业比例较小。

  对此,吴海玲坦言,北斗今后市场推广应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客观上说,与经过十几年发展的GPS相比,我们在成本上还处于劣势,GPS终端的成本已经从几万美元降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十元人民币的水平,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成本还有一定差距。”

  “行业和地区通过示范项目,在经济和制度上保障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在某些涉及社会和经济安全的特定领域,会鼓励优先使用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和产品,同时在大众消费领域,主要发挥市场作用,推出能够接受来自北斗和GPS卫星两种信号的兼容终端产品。另外也能接受来自北斗卫星和GPS的两种信号。”吴海玲表示,“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从特定行业和区域入手,带动大众消费市场,逐渐扭转GPS垄断局面,实现其15%~20%的市场取代或兼容使用。”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成熟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发GPS系统始于1973年,其初衷为军事用途,1991年在海湾战争期间曾大展身手。GPS的用户只需购买GPS接收机就可以免费享受该服务。但GPS针对普通用户和美军方提供的是不同的服务。目前民用GPS信号的精度可达到10米左右,军用精度可达1米。

  中国北斗导航 Compass

  中国2000年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到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到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正式运行服务。2020年左右,由大约30多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目前北斗卫星的导航精度在平面地区为25米,已开始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

  欧盟伽利略系统 Galileo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欧盟和欧洲空间局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初衷是使欧盟在卫星导航问题上摆脱对美国和俄罗斯的依赖。伽利略系统的技术水平将高于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比如,其精度可以达到一米级别。2003年5月,欧盟和欧洲空间局正式批准伽利略项目第一阶段,预计2012年开始运行,但目前这一日期已被推迟至2019年全部建成。

  俄罗斯格洛纳斯 Glonass

  俄罗斯从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原计划该系统于2007年年底之前运营,因资金问题,直到2011年,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才投入全面运行,但其在全球的民用和商业用户仍然少得可怜,主要原因是其用户端的设备发展一直严重滞后。

  规划中的各部委支持政策(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气象局:

  正在组织开展基于北斗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运行应用。

  交通运输部:

  启动了包括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在内的几大应用示范工程。

  民航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推广应用空管新技术,完善空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制,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北斗系统完好性服务研究。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导航中的应用进行实验和试点。

  农业部渔业局:

  “十二五”规划细则指出,要为90%以上的渔船配备必要的安全通信、避碰设备,各地政府提供70%~90%的补贴用于采购北斗接收机,系统平台运营费用由地方各级政府承担。



 

 
发布日期:2013-1-15【文字显示: 【打印】 【返回】